发布日期:2025-04-19 05:11 点击次数:77
“在当下AI被广泛使用的时代,重要的是要平衡人文和科技之间的关系。在创作中、生产中、传播中强调人的主体性。”
3月27日,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。开幕式上,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,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、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熊澄宇就AI对媒体传播和内容生产产生的影响分享了见解。
AI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级阶段,是当代科技的代名词。它包含着信息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。熊澄宇表示,“我在翻译的《新媒体百科全书》后记中写道,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媒体形态。数字媒体不会永远占据这个时代,它这一页总要过去的,下面一个形态是什么?我估计是生物媒体。所以,多媒体、新媒体、AI、VR、AR、MR到今天的人工智能,实际上都是科技迭代发展的一个过程。”
在他看来,生成式AI全链条自动化生产,从剧本到情节、人物、场景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门槛降低了,草根创作者可以和专业机构同台竞技。所以大众参与,突破限制就是今天的生产状态,传播也是如此。
当然,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,原创力的匮乏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减少,版权归属的模糊和深度伪造的风险。AI作品和人的作品混同,大量的计算机学习结果生成了评价体系,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本身是不利的。
“在当今的情况下,更应该平衡流量和艺术价值。所谓算法导向,精准推送,流量后面是根据动作来计
【来源:四川观察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举报/反馈